“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学会了专业方面技术、生存本领,还传承了非遗技能”“要让劳动教育贯穿人才教育培训全过程”。近期,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在各学段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其中,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那么,江苏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如何,劳动教育课究竟怎么上?记者正常采访了省内多位职业学校校长和专家。
工具造型的雕塑,提倡劳动精神的标语,在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园中,与劳动有关的标志随处可见。在校长张荣胜看来,职业教育作为与生产劳动结合最紧密的类型教育,劳动教育的理念,应当贯穿在整个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中。
他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包含测量、施工、砌筑、制图、装饰等课程,其中既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也有比较艰苦的体力劳动,以及劳动协作精神的培养:“涉及到材料、建筑的安全、同伴之间的互助、劳动的规范和劳动标准的实施等。这些应该来说,从头到尾体现的都是一种劳动技术和技能的培养,以及劳动精神的培育。”
专业课程之外,南京高职校将劳动值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常态化,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张荣胜建议,开展劳动教育,要有具体的课程目标和明确的考核方式,可优先考虑将劳动课程纳入学分银行体系:“按照形成行为和最后的结果这样一个逻辑顺序,让劳动教育进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中间去。”
开展劳动教育,具体课程怎么上?2017年9月起,着眼于学生生涯发展,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启动实施基于“生存、生活、生长”的“三生”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课程排进课表。通州中专校长姜汉荣,对“三生”劳动教育做出了解读: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改革,强化专业技能劳动教育,让学生以精湛技能谋求生存;
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生活,组织并且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技能教育,让学生用精致美好定义生活;
开发传统技艺传承课程,开展创新创业劳动教育,组织劳动实践周、社会公益劳动服务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用劳动奉献社会,用创新传承实现生长。
姜汉荣表示,通过实施“三生”劳动教育,目前学校每一位学生,在掌握专业劳动技能之外,还能至少烹饪一个家常菜,养一盆绿植,传承一项非遗技能,每学期值周劳动超过60小时,社会志愿服务超过20小时。疫情期间,学校还举办了抗疫劳动达人秀活动,让同学们在网上晒出自己的劳动果实。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通州中专的劳动教育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姜汉荣认为,通过实施“三生”劳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情趣,提升了学生的生存本领,塑造了学生正确的劳动奉献精神,为学生生涯发展、终身发展,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除了学校层面的具体实践,江苏在劳动教育相关顶层设计上,也做了一系列探索。江苏省教科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方健华介绍,在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体系中,公共基础课都有与生产劳动相关的模块,专业课程强调工作课程导向,还有专门的见习实习等企业实践课程;已开展十一届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展示)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劳动教育板块;2019年,省教育厅在全省职业院校建立100所职业体验中心,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重劳动轻教育、重专业技能轻劳动素质,重专业劳动轻生活劳动等问题。
方健华认为,在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最重要的是要将其纳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学程,特别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他建议,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的领头羊,要建设有江苏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政府要出台相应的实施建议。将劳动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以劳动实践手册为抓手,采取设立劳动周、劳动月等措施,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在具体工作上,要做到师资先行。一方面在师范院校培养专业劳动教育人才,一方面盘活存量,对现有师资进行全员劳动教育培训,还要开展劳动教育师资的专门培训,在今年的中职教师师资培训中,就要加入劳动教育板块。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江苏教育频道每周六21:35播出的《江苏职教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