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习法治思想,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法治建设的工作部署,以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甘肃省旅游条例》(以下简称旅游“一法一条例”)依法行政水平为目标,以落实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规范执法行为,为旅游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4.51亿人次,实现旅游花费3452亿元,分别增长15.9%、25.7%。
省文旅厅坚持习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以习“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布局法治文旅体系,擘画法治文旅蓝图,夯实法治文旅根基。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旅游工作全过程,建立完善旅游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化和旅游部门主抓,有关部门积极努力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大旅游、跨部门”综合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发挥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协调推动和主管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加强与各成员单位之间联合联动、紧密配合,推动形成工作一同研究、任务协同落实的统筹协调机制。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把学法用法与兴旅强省结合起来,从旅游业态变化和游客日益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出发,科学编制《甘肃省“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甘肃省“十五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甘肃省“十五五”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等,逐渐完备以发展规划为指导、总体设计为基础、专项规划为重点的旅游规划体系,为加快建设“全域全季、惠民富民”的旅游强省,打造世界知名、国际一流重要旅游目的地,贡献文旅力量。
健全保障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推动甘肃旅游强省建设的实施方案》《甘肃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等旅游强省建设、文旅融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政策文件,对全省旅游业发展作出更全面、系统的部署。
省文旅厅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发展,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全方位护航推动法治文旅品牌化。
培育旅游业态。持续推动“旅游+百业”“旅游+”“+旅游”,全力发展生态旅游、节会旅游、研学旅行、自驾露营旅游、美食旅游、“跟着非遗去旅游”等融合业态,大力培育特色家庭旅馆、公寓式酒店、度假别墅等住宿业态,满足多层次个性化旅游需求。线上演播、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全省常态化旅游驻场演艺剧目达到24个,游客旅游体验和消费选择不断丰富,旅游市场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提升。据统计,2025年1月,全省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初步测算实现旅游花费153.8亿元,分别较2024年同期增长9.8%和15.1%。
打造旅游品牌。加强文旅资源整体开发利用,加快创建国家级品牌。冶力关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临夏地质公园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扎尕那村被评为世界最美旅游乡村,刘家峡度假区成功创建为全省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政古生物化石旅游区,玉门关阳关旅游区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鸣沙山·月牙泉被确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兰州本草世界、陇南油橄榄旅游区等4个景区被确定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荣获全国“工业旅游创新之星”。截至2024年底,全省甲乙级民宿达到11家,排名全国第二,旅游景点景区晋等升级成效明显。
省文旅厅着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在优化旅游环境,全方面提升服务接待能力,为全省法治建设树标杆、做榜样。
强化基础支撑。实施交旅融合突破行动,着眼打通省内旅游大交通瓶颈,制定《实施省内旅游航线串飞打通旅游大交通瓶颈方案》,实现了兰州、张掖、敦煌、天水、庆阳和陇南等地旅游航线串飞,推动河西走廊与陇东南地区优质旅游线路产品有效“串联”。按照“5A级景区以高速公路连通,4A级景区以一级公路规划布线A级旅游景区已实现高速公路连通,4A级旅游景区高速公路基本建成,有效解决了景区可进入性问题。
提高保障能力。强化旅游的保障供给,紧盯“停车难、打车难、如厕难、住宿难”等瓶颈,逐步加强与发改、交通等部门的规划衔接,落实旅游用地政策保障,完善旅游要素配套,优化机场、车站、码头、景区导览、交通信息、休闲餐饮、导游讲解、读书空间等公共服务功能,提高酒店、饭店、民宿、农家乐接待能力,保障文旅市场规范运行、健康发展。比如,建成临夏州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会宁服务区—红色驿站、太石服务区—洮河如意湾等一批集旅游宣传、游客集散、“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重要旅游节点,形成了交旅融合的甘肃经验。
提升服务水平。出台《甘肃省旅游服务的品质保证金履约保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举办全省旅游星级饭店服务的品质提升活动和星级酒店服务技能大赛,有效提升旅游产业要素品质。同时,快速推进全域信息化建设,全面优化“一部手机游甘肃”综合服务平台,建成省级旅游数据交换平台及监测指挥中心,全省5A级旅游景区已全部建成智慧旅游景区,70%的4A级旅游景区实现智慧化管理运营。
省文旅厅坚持以创建法治文旅品牌为目标,建立完整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旅游市场治理力度,提升对旅游市场的管理上的水准,提高旅游业的综合保障能力。
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出台《甘肃省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管理协作机制工作方案》,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监管。全省各级政府着力加强旅游业的综合统筹,健全旅游、公安、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旅游市场监管格局。健全旅游信息系统,用好政府12345服务热线和厅执法监管平台,及时高效处置旅游投诉问题。2024年通过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12345平台收集办理举报、投诉293件,办结277件,办结率94.5%。
加大行业监督管理力度。健全旅游、公安、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持续开展“雷霆行动”,依法对旅游市场反映突出的“零负团费”、强迫消费、虚假广告、违规“一日游”、旅游违法用地等问题开展综合整治,对涉嫌无证经营旅行社业务的网络经营者、低于成本报价的旅行社进行约谈,遏制旅游违法违规现象。2024年出动执法人员6.67万人次,检查经营单位2.75万家次,办结案件567件,吊销许可证11家次,罚款340.13万元。
创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宣传贯彻旅游“一法一条例”作为“八五”普法重要内容,全省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过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组织并且开展旅游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导游等从业人员的培训,采用官方网站、公众号、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营造政府部门带头学、旅业反复学、旅游者积极学的良好氛围。2024年国家宪法周期间,省文旅厅依托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辟专栏,组织有奖知识竞答,增强普法效果,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层次地融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