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是啥样子的?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有人说,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在重庆高新区“新智慧教育五学课堂”的指引下,秉持我校践行的“光合教育”理念,我们着力构建“有氧课堂”,凝练了“好课堂的12个‘有氧’因子”,旨在让教师心中有度、行动有方。
1.安全。创设心理安全的课堂环境,建立一种“安全、安定、安心”的课堂文化,让学生能安心地说出“我不懂”。教师应重视学生释放出的“不会”信号,即兴式地应对,营造轻松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学《梅花魂》一课,教师让学生解读课题时,接连三个学生都说不完整,顿时课堂鸦雀无声。这样一个时间段建议这样引导:“这三位同学都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请大家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聚焦‘魂’字再想想”。这样一来,既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又在安全的课堂环境中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见解。
2.看到。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与每一位学生都有目光交流,看到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借此随时调整教学。如学生刚接触“鸡兔同笼”问题时,部分学生难以掌握假设法,这时教师不能只关注“学优生”,被少数学生带快节奏,而应关切“学困生”,看到他们的困惑处,让他们先讨论,再引导他们用画图的方式答疑解惑,让教师的“看到”转化为学生的“知道”。
3.倾听。教师别一味地追求发言热闹的课堂,而要营造用心相互倾听的课堂,要放下偏见“用心听”,怀着空杯心态“谦卑听”,从学生的发言中感受细微的进步与变化;要培育学生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效地提取信息,修补、完善自己的思考,要引导学生先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思考自己的想法与别人想法之间的关联。如教学《田忌赛马》时,当第三个学生回答了“孙膑为什么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后,教师点评:“你不仅概括了前面两位同学的发言,还能完整地关联文本信息,推测孙膑的思维过程,真了不起!”这既是在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又强调了“倾听”时关联他人发言和文本信息。
4.生成。避免预设过度,摒弃“演戏”的课,上好“平常课”“家常课”。教师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用学生的问题推进教学进程,允许“意料之外”,允许“旁逸斜出”。如在教学《夜间飞行的秘密》时,先让学生一边独立阅读,一边做好批注,接着小组合作处理问题,并把不能解决的梳理成问题清单,最后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自主提问—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生成性课堂中,学会提问,在思维碰撞中加深文本理解,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5.表达。教师应放手,忌包办,善示弱,为学生营造想说、敢说、会说的宽松环境,要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怀疑书本、挑战权威,通过“说”拉动“学”,通过“输出”倒逼“输入”;要让学生既能想得明白,又能说得明白。教学《汉字真有趣》时,以“字谜擂台赛”为情境,当学生欲言又止时,教师及时鼓励:“想好了就说,老师相信你!”当学生回答错误时,耐心引导:“不要怕,错了也没关系!”伺机引导学生补充与反驳,让学生在“说尽兴”中“学尽兴”。
6.清晰。弄清什么该讲,什么不讲,什么重点讲。教学目标要转化为学习目标,不要广而宽,而要瘦身,且精准、可测。环节设置有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避免“滑冰课”“漫游课”“转圈课”,要环环紧扣,螺旋上升。教师的指令要具体可行,让学生听得清楚,听得明白。教学《打电话》时,透过预习作业,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因此,教师提前制作了教具,让学生在讲台上用教具展示“每一分钟新通知的人数”,并用线连一连“谁通知了谁”,这样学习过程清晰了,学生也学明白了。
7.扎实。课堂上看似行云流水,可这样的课可能是“虚假”的,因为老师所讲的内容学生都知道了。我们要允许课有缺憾,这样才显真实。如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提前两天让学生完成预习单,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记下自己难读难懂的字词和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前一天批阅学生预习作业,把握学情,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进行备课;课堂上重点扫除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再布置“总结作者描写方法”的课后作业,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预习、课中、课后导练结合,解决线.深度。实施大单元教学,用大概念串联知识,用大结构关联知识,让知识前后勾连、融会贯通。教学时,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学中做,做中学,放大学生的体验,使其深入到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进而塑造学生人格,让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也让学习深度发生。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经验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等探究过程,明晰算理,掌握算法,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感悟整数、小数和分数运算的一致性,逐步发展符号意识和推理能力,让学生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9.精练。课堂中,应边讲边练边反馈,及时指导,鼓励进步。注重少而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注重层次性,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提高;注重开放性,培养发散性思维;注重实践性,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关联。教学《求圆的阴影面积》时,因图形变化多、计算难度大,导致错误率很高。课前应精选基础题、变式题以及综合性题目,课上先从基础题出发,从“先讲后做”逐步过渡到“先做后讲”,由扶到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让学生逐渐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对比“最先代π值”与“最后代π值”对准确率的影响,引导学生精准突破学习难点。
10.效率。课堂上,教师一般选择难度适中的学习内容做教学,因此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新课标背景下,实施“面向人人的教学”,要让“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所获”。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尽最大努力追求每一个学生“投入—产出”的效益最大化。如教学《表内除法(二)》时,将学生的易错题“把一根36米的绳子,每9米分成一段,可以分成()段,要剪()次”进行举一反三。难度1:“把一根27米的绳子,每3米分成一段,可以分成几段,要剪几次”;难度2:“一根36米的竹竿,平均分成6段,每段几米”;难度3:“一根42米的绳子,剪了6次,平均每段长多少米”。让学生依据自己实际进行选择性练习,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除此之外,还要关注看不见的因素,如好奇心、展示欲、质疑精神和民主意识的增进等。
11.融合。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全员、全程、全息、全景、全科的无边界课堂,让场景感知触发学习深度交互、技术融合推进教学流程重组、数据循证赋能课堂精准施教,促进跨学科、跨时空、跨五育融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动画演示圆形车轮滚动时“圆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一中同长”的含义,使数字技术与学生学习深度融合。
12.总结。教师应留足总结的时间,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或5R笔记法进行小结,既要总结结论,还要总结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向高处引领、向深处挖掘、向广处拓展,给以后的教学留足引子。比如在复习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引导学生从“人物特点、典型事例、表达方法”等角度,对“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习作例文”在内容和思路上进行横向、纵向梳理,将单元内容、学习方法转化为可视化的思维导图,这样既能整体把握单元内容,又能让学生迁移到“写人”的习作表达,思路更清晰,方法更明确。
总之,在追求好课的旅程中,教师要努力把“教”降到最低,把“学”放到最大,让学生的素养、性格、精神在好课堂的12个“有氧”因子的滋养下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