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北区初中数学九年级教研活动在线上举行。本次研讨活动由名师工作室大单元全景教学研究课例展示(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专家点评、期中阶段性检测阅卷分析三个板块组成。研讨活动特别聘请了青岛大学基础教育学院马勇军院长、青岛大学严文海教授两位专家进行专业指导。会议由市北区教研员陈怡老师指导,全体九年级数学教师在线观摩,聆听专家指导,共研教学,共同体验大单元全景集备下,如何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实施育人。
此次研讨会的展示课例是在市北区教研员陈怡老师全程指导下,由徐燕芹名师工作室和市北区磨课团队集体研磨,青岛34中卢靖雯老师进行的北师大版九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一节《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展示。好课出自精打细磨,成长源自思维碰撞,陈怡老师与徐燕芹名师工作室成员、市北公开课磨课团队的老师们一起,多次共聚云端线上磨课,一直在优化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支架,提升教与学的质量,实现大单元全景教学的研究。
研讨会开始,青大市北附中的徐燕芹老师进行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析。为了更深入理解大单元全景教学,在进行磨课期间,徐老师专门向青岛大学的严文海教授进行了线上请教,严教授以数学专业的角度,从课程规定要求、教学内容、教师教学素养、学生学情、教育学生的方式、集备过程、教学过程等方面做了具体的指导。
本节课在大单元全景集备思路的引领下,由学生播放自己制作的有关直角三角形大单元知识的视频开始。课堂教学过程中,卢老师由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研究梯子的倾斜程度引入,课上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梯子的倾斜程度,小组合作探究正切定义,然后用正切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自动扶梯、山坡的坡度),学生经历了从实际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过程,学生在经历过程性知识的学习中形成了个人的学科核心素养。
课后,青岛65中的李雨辰老师进行了线上评课,李老师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评价语言等方面做了评价。
会议进行过程中,主持人青岛中学的周雅娟老师线上连线马院长和严教授,两位专家针对本次研讨会,徐燕芹老师的教材分析,卢靖雯老师的课堂展示,李雨辰老师的教学评价等内容,进行了具体的指导。两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对大单元全景集备的思考,尤其是基于卢靖雯老师的课堂对大单元全景进行了深入解读。
(1)在大单元全景集备的背景下,徐老师的教学内容分析比较全面,考虑了全景概念,但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徐老师分析的内容,还应该有教学环节的分析。
(2)卢老师的课堂重视现学知识和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连接,教学环节体现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实现了育人价值。这节课的核心概念是函数和相似三角形,教师借助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课堂教学中,卢老师设计题目,让学生在获得结论性知识之前,让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过程,形成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4)建议老师课堂教学语言要严谨,比如:“验证”猜想是不是正确,不是“验证”,而是“证明”。
马院长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认为此次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从新课标角度理念谈了自己对大单元全景集备的思考和感受:
(1)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变化:2001年之前课程标准教学是双基,2001年明白准确地提出了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2022年新课程标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2)学科核心素养怎么来实现育人?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过程性知识(知识是怎么来的?);一类是结果性知识(比如定义等)。过程性知识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即数学家探究知识的过程;一类是学生模拟数学家的探索并进行探究的过程。只有经历了学科特有的过程性知识的学习才能形成学生个人的素养,形成学科文化,这对于学生的人生成长是有帮助的。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备课和进行课堂教学实施?核心是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性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素养,备课时思考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中的魅力,感受到数学中的文化。这个探究过程可以从数学知识本身、历史上的数学家身上、数学知识的历史发展来设计,让学生经历过程性知识中数学历史的探究过程和学生现在进行的探究过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感受数学学科文化。
(4)这节课很好的利用了这种探究过程,借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梯子的倾斜程度引入正切的定义,最后又把知识回归到生活。
(5)这节课在老师们的集思广益之下,很好的体现了学科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6)建议上课教师上完课之后能够有一个教学反思,跟研讨的老师们分享一下自己教学设计的意图,包括在备课过程中教学思路的改变,这样修改有咋样的好处?开排演的过程更加有助于观摩老师们的学习和成长。
实践探索觅真知,共同研讨促成长。本次研讨活动在两位专家的引领下,使老师们对大单元全景教学的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思考,两位专家的指引给了我们一个更加具体的方向,我们会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大单元全景集备,使数学课堂更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真正的完成数学育人的价值。
11月1日,市北区进行了数学的期中调研,各题组分别从试题分析、教学建议、错因分析等方面对题目进行说明。
填空13-16题由闫桂红老师做多元化的分析,闫老师首先展示原题,再分析了13-16题考查的主要知识,以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新课程标准给出每道题相应的教学建议,接着由评分细则引入学生的典型错误,并且对学生的错误原因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
22题由温少林老师做多元化的分析:本题由课本54页做一做变式而得,考察的知识点为:第一问考察了列销售数量与销售单价的函数关系式。第二问考察的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函数和方程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二次函数应用的基础。能力上: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建模思想和应用意识。评分标准中涵盖了学生不同做法的对应分值分配,分值分配合理清晰,对学生的错误原因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
23题由王琦老师做多元化的分析,王老师分析了逐个小问考察的知识,接着又展示了评分细则以及学生的典型解法,并用彩色动画直观展示不同解法所用图形,对于典型错误进行了详细分析,建议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完整经历整个探究过程,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因材施教,鼓励多样化教育学生的方式。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处理问题。理法融合,实现方法最优化。可以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算能力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4题由安峰臣老师做多元化的分析,安老师结合新课标,从核心素养出发,分析本题各小问紧扣“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并且本题与新课标的理念并且和省内别的地方的题型进行了融合,给出了本题的整体分析,接着给出了评分标准,进行细化,之后分析了学生解题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具体错误原因。
以研促教,研无止境,经过老师们的精心准备和精彩分享,我们九年级的数学期中阶段性检测试题会发挥更好的促进教学的作用,指导老师们进行反思,在以后课堂教学中扎实有效地提升学生能力和素养。
教研的过程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在马院长和严教授两位专家的指导下,在老师们的分享中,老师们感受到大单元全景集备下的教学真正的完成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思维与素养比翼齐飞,全景与聚焦乘风而行,市北区九年级的数学老师们会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