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25年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和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①在办学形式方面,《通知》明确,自2025年秋季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会再使用“函授”“业余”的名称,统一称为“非脱产”;
②原则上不再新增脱产形式的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点;普通高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统一通过成人高考入学,统一落实颁布的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统一最低修业年限,统一毕业证书。
*2025年秋季学期前已注册入学的函授、业余、网络教育学生继续按原政策执行。
通过统一名称和规范教学标准,解决以往成人教育中存在的“宽进宽出”“含金量争议”等问题,推动学历继续教育向高质量、规范化发展。
“非脱产”即学生不脱离工作岗位,利用业余时间(如周末、晚间、网络课程等)完成学业,与传统“函授”“业余”模式一脉相承,但教学要求更严格。
线上线下结合:增加线下面授或直播课程比例(不低于总学时的20%),强化学习过程管理。
考核规范化:期末考试逐步采用“线下集中考试”或“人脸识别监考”,严控“花钱买证”现象。
“非脱产”名称的统一,让继续教育学历在社会中的认可度更高。不仅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增添信心,也让其在职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院校根据新政策调整招生和教学管理,学习过程更规范有序、减少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让学生可以安心学习。
政策推动院校优化专业课程和教学,学习内容更贴合实际的需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让学生学到更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国家政策强力支持继续教育领域发展和终身学习,鼓励学生在毕业后选择深造,有助于社会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消除社会对于继续教育学生偏见。
①高校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优势、在籍生数量、专业的市场需求及就业竞争力,充分论证拟新设专业点,应在本校开设的已有至少一届毕业生的全日制教育本、专科专业范围内,设置继续教育本、专科专业。
②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增设先进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能源、绿色低碳、国际组织、金融科技等领域相关专业,以及托育、养老、照护、家政等民生紧缺领域急需专业。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戏曲、文物保护与修复、非通用语种、涉外法治和国际传播等领域急需专业。
③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国家开放大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应按规定加强对本区域(系统)专业设置的统筹规划和协调,超常规布局急需紧缺专业,支持设置新兴专业,鼓励开设面向产业工人、农民工、退伍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的专业。
鼓励高校新增先进制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科技领域专业,以及托育、养老、家政等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更具时代感和发展潜力的专业方向,满足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需求。
优化专业后,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例如,集成电路、量子科技等新兴专业毕业生可进入高薪行业,参与前沿技术研发;托育、养老等民生领域专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同时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高校在专业设置中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特点选择个性化培养方案。同时,开设面向产业工人、农民工、退伍军人等群体的专业,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助力其提升技能和学历,更好地融入社会。
2021 教育部征求实施《关于新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意见稿,将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统考改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着手统筹实现同校同质盘教学,考试难度增加,证书含金量提升
2024 提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会再使用函授、业余的名称,统一改为非脱产,学制预计延长至3-4年,学费预计增加,线%,毕业难度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