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下午,21世纪教育论坛(2024)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根据网友投票,现场发布了2024年教育十大热点。以下为熊院长现场发言实录: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按照惯例,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都会在岁末年初时对上一年教育领域的热点进行盘点。本次也是经过研究院初步筛选,然后在网上做投票,选出了2024年教育十大热点。我代表研究院进行公布。
非教学负担沉重这样的一个问题一直以来困惑着基础教育的教师们。从2019年开始,教育部给中小学教师减负,但从现实来看,很多老师抱怨“学生越卷、教师负担越重”;有些地方布置任务给老师,让检查学生上学坐电动车是否戴头盔……这些非教学负担严重干扰了教师,影响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投入。
促进中小学校教育提质增效,必须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的非教学负担。首先,要严格执行减负清单,不能进入校园的任务坚决不能够进入;进入学校里的任务,如有不合理的,坚决砍掉。从更深层次来讲,必须要改革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尤其是针对教师的教育管理和评价。当前是以行政为主导,行政部门借用管理权和评价权给教师布置一些非教学任务,教师自身也很难拒绝,推进教师专业评价,这是一定要进行的深层次改革。
邯郸13岁初中生遭同学杀害埋尸这件事情非常恶劣,整个社会舆论群情汹涌,很多人甚至提出是不是对这 3 名未成年人判处死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不能够判以死刑的,这也符合《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要求。
目前已对这3名施害者进行宣判,其中对首犯顶格判处无期徒刑,另一名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还有一名不予刑事处罚,体现了从严以及宽严相济的原则。
这起事件反映出大家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问题的极大关注。治理校园暴力,不能仅仅依靠事后问责(当然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长效机制,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发挥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对平时问题的重视、坚持防微杜渐加以解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出生人口持续下降,首先影响到的是幼儿园,随后会波及影响到小学及初中教育阶段。据《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全国幼儿园比上年减少14808 所,普通小学比上一年减少5645所,小学教学点比上年减少10924所,均出现严重下滑的趋势。
我们呼吁:随着出生率的下降,推进小校小班建设、推进小班化教学。当前学校规模和班额数均过大,出生人口下降、适龄学生减少,这是推进小班化教学一个重要的契机。此外,要慎重对待学校的撤并,谨防因盲目撤并带来幼儿新的“入园难”、乡村孩子上学路程更加遥远、成本更大的问题。
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954万人,比 2023年增加了52万人,这背后有诸多原因:2024年是龙年,生肖偏好加上之前受疫情影响的补偿性生育。这并不意味着已经遏制了出生人口的下降。按照目前对2025年出生人口的预测,2025年有一定的概率会跌破900万。我们的教育要结合出生人口下降这个大趋势做好相应的学校优化布局、调整。
针对“课间 10 分钟静悄悄”、“课间圈养”,甚至由此逼出了“厕所社交”这些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北京等地将课间延长至15 分钟,这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学生有了更多时间开展课间活动。
与此同时,面临着教师相应延长拖堂和课间活动安全的现实问题。学生在课间活动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如果家长或社会舆论动辄就要追究学校责任的话,那么学校出于免责,还会让学生呆在教室里不出去。
课间延长至15 分钟是一个好的探索,但真正要把课间交给学生,还需要改革当前“唯分数”评价体系,以及建立起学校校园安全的责任认定机制,让学校更加从容地安排学生的课间时间,让学生享有自由的课间时间。
据《半月谈》的报道,西南某基层教育局在2024年1至8月共收到128条针对教师的举报信息,然而经调查核实后,仅有7起举报基本属实。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大量是不属实的举报,很多可能是捕风捉影,甚至是无中生有。一旦举报,教育部门、学校就要花时间去调查,有的地方为了应对舆情,还可能会对当事老师快速处理。
这实际上已经严重干扰到学校的办学。当然,如果家长、学生遭遇到侵权事件,进行投诉、举报,这是其合法的权利,但是,对待举报,应该秉持依法依规的态度,不能以舆情治校,而应该坚持依法治教。
如果举报反映的问题属实,确实是教师有问题,当然要追究老师的责任。而如果教师没问题,教育部门要及时澄清,对于恶意举报,进一步鼓励教师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利,走出“投诉内耗”,以维护教育的秩序。
AI 给教育系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提高师生的数字素养、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迫在眉睫。具体包括:构建系统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发普适化的教学资源、推动规模化的教师供给、组织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以及重视农村地区教育信息、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我们强调“ AI +教育”,但要避免两个趋势:一是“ AI +应试教育”,今天很多人是在用AI做应试化的提分,这是需要警惕的;二是“AI +反教育”,本来 AI是要解放学生,结果现在很多地方用 AI监控学生,包括监督学生上课的表情等,这走到了教育的反面。所以,我们要利用好AI,也要防止 AI 在使用的过程中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助长当前教育的内卷。
2024年教育部狠抓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工作,其中,禁止“掐尖招生”引发社会关注。实际上,早在 2020年教育部就要求所有的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公民同招、电脑摇号入学,但实际上还存在着“掐尖招生”。
当前,我们肯定要抑制那些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名的、新型的“掐尖招生”。通过公平招生、阳光招生,促进学校从以前的“掐尖”转向重视教育教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再者,我们也关注到了教育系统的腐败问题,包括学校食堂腐败等现象令人震惊。一定要通过规范学校办学以及促进学校的现代治理,让学校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办学环境。
2024年12月,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致家长的一封信》,提出到点停止写作业,不需要补做。
“作业熔断机制”借用了“股市熔断”的概念。但是,能不能熔断其实还取决于家长。现在有很多家长除了让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之外,还自己给孩子“加餐”,上校外培训班的还要做培训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如果作业不完成,家长就不让孩子睡觉。
当前,中小学生的睡眠情况极其不乐观,我们要求小学生睡眠要达到 10 个小时、初中生睡眠要达到9个小时,但真正能达标的非常之少。没有充足的睡眠,孩子自然也就无法拥有健康的身心。虽然各地推出“作业熔断机制”,但是否能起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保障学生睡眠的作用,其实还有待观察。
2024年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等多地大力加强推进家校社“教联体”建设,努力实现学有良教、家有良方、社有良策。
对学生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非只有学校教育。之前我们整个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都围绕着知识教育在转。学校是主体,家长和社会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附庸。学生被裹挟、被包围在知识教育之中,由此导致了学业的内卷。
现在强调家校社协同育人,不是家校社协同内卷,给孩子更大的压力。而是需要家校社各司其职,家庭教育应关注孩子的做人教育;社会教育应为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真正的完成学生更好的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增本科专业布点数2.1万个,撤销或停招不适合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专业布点数1.2万个。2024年增设了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了不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调整力度空前。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调整?大学通过科学布局学科专业,由此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同时,引导基础教育关注和培育学生的专业兴趣。
最近热议的“文科衰败、文科消失”观念,我本人并不赞同。虽说压减文科专业是国际趋势,甚至有人拿出数据说哈佛大学只有7%的新生选文科来论证这个趋势,但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文科专业的调整有着现实的背景,之前我国在扩大招生中增加的文科专业过多、质量不高。现在压减文科专业,主要是让文科回到本来该有的比例。
一个现代国家,离不开现代的文科,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等,这些学科专业对社会的发展很重要。新高考改革背景之下,学生和家长一定要对学科专业的调整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不能盲目弃选文科、认为文科无用。
总体而言,调整学科专业不能盲目追逐热门,也不能“一窝蜂”地把所谓的“冷门”都抛弃掉,而是要形成合理的学科布局,由此来引导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带动基础教育的整体变革,让学生摆脱内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8岁王钰栋数据:首发51分钟伤退,造乌龙+处子球,2射2正评分7.2
历次牛市涨跌规律告诉你:现在“空仓等待”和“满仓踏空”的投资者,谁是最后赢家?意料之外
83分钟绝平!海港3-3西海岸,19岁新星1射2传,维塔尔8场0球0助
财联社3月28日电,龙湖集团2024年营收1,274.7亿元人民币,预估1,511.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04亿元人民币,核心纯利润是69.7亿元人民币...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