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进程中,河南息县却因一场 “人草大战” 引发了广泛关注。息县要求主干道两侧野树杂草留茬高度在 10 厘米左右,这一决策导致了大规模组织群众进行割草行动。从真实的情况来看,这种 “一刀切” 的要求脱离了当地实际情况,也违背了干部群众的意愿。
国家监委迅速行动,派员暗访、现场督办。最终,信阳市副市长、息县县委原书记汪明君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息县县委书记管保臣,县民政局局长、项店镇党委原书记陈敏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息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树伟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其他责任人员也受到了相应处理。这一处理结果彰显了国家对、官僚主义整治的决心。
息县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作中,脱离实际、违背干部群众意愿随意决策,出台文件 “一刀切” 要求定期清理本地区国道、省道、县道等主干路两侧野树杂草,留茬高度在 10 厘米左右。这种要求只顾 “面子”、不顾 “里子”,对主干路两侧可视范围和领导干部调研检查经常走的线路整治规定要求过高,这些公路两侧反复割草、干净整洁,但村内环境特别是背街小巷脏乱差;对公路沿线 户房屋 “刷白墙”“加青瓦”,但对村内其他房屋未作任何整修,形成鲜明反差,整治工作变形走样。这不禁让人想问,这样的决策真的是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吗?还是仅仅是为了给领导检查时看个 “好风景”? 这种 “面子工程”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让真正关乎农民生活品质的问题被忽视。
息县的检查考评过多过频、层层加码,信阳市实行 “每月一暗访一通报、一季度一考评”,息县实行 “每日一通报、每周一排序、每半月一评比、每月一奖惩”,项店镇频繁开展督导检查、观摩评比,采取贴照片等方式通报排名靠前、靠后的村党支部书记,这无疑增加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负担。基层干部们本应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上,却被这些的检查考评弄得疲惫不堪,忙于应付各种表格、检查和评比,而真正的环境整改治理工作却难以有效推进。
息县 “人草大战” 事件经报道后,迅速在网上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许多网友批评这是典型的,如网友 “清风徐来” 说:“好好的环境整改治理,变成了割草大赛,这不是劳民伤财是什么?” 还有网友指出这样的做法是 “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像 “实话实说” 网友评论道:“公路边割得再干净,村里却脏乱差,这到底是为了谁的眼睛好看?” 更有网友对权力的使用提出质疑,“正义使者” 表示:“领导一句话,百姓忙断腿,这样的权力任性何时休?” 这些评论反映出大众对的深恶痛绝,以及对合理使用权力、真正为百姓谋福祉的强烈渴望。
息县的 “人草大战” 事件犹如一记警钟,给另外的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在推进各项工作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盲目追求表面上的 “政绩”,而忽视了民众的实际的需求。要进一步探索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避免 “一刀切” 的做法。同时,检查考评应注重实效,而不是流于形式,增加基层负担。只有实际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才能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切实推动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让百姓真正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息县 “人草大战” 事件为咱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值得每一个地方政府深思。在今后的工作中,地方政府在决策时应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当地的真实的情况和民众需求,避免盲目跟风或 “一刀切” 的做法。要尊重民意,积极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让民众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要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建立完整监督机制,及时有效地发现和纠正、官僚主义问题。此外,还应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让民众能够及时反映问题,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做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实际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地方治理水平的提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